2009/12/07

【靈感書4】你炸的是我

詩人西米區(Charles Simic)成長於貝爾格勒,他生不逢辰。那個地方那段時間正在倒大霉,他卻偏偏在那個地方那個時候出生。那是二次大戰期間,先是希特勒四處擴張要吃下整個歐洲,因為此處有游擊隊反抗,所以轟炸貝爾格勒;以美國為首的盟軍也來了,因為此處有納粹駐守,所以轟炸貝爾格勒;最後蘇聯為首的共產勢力取得了實際的影響力。

西米區的回憶錄叫做「湯裡的蒼蠅(A Fly in the Soup)」,一開場就說:我這些經歷其實一點也沒什麼好嚷嚷,當時那麼多人流離失所,而這樣的苦難現在也還繼續發生在其他人身上,科索沃、盧安達、阿富汗……;我們絕無資格宣稱有何特別。正是因為他如此意識到受苦者眾,他的回憶錄才如此動人,他的幽默顯得如此巨大:「我們家人能夠免費環遊世界,都要歸功於希特勒發動戰爭,以及史達林佔領東歐。」

那些轟炸發生的時候,他五歲。在回憶錄裡,他仍然像個五歲小孩那樣,看著對街的房子被炸掉了,遂與同伴進去玩耍,在斷瓦殘垣中向上攀爬,驚異地讚嘆:「忽然就看見了天空!」小孩子們每天玩打仗的遊戲,發出機關槍的聲音噠噠噠掃射,張開雙臂奔跑幻想自己是轟炸機,雖然外面明明就真的在打仗。「我們漫不經心,跟現在的將領按個按鈕然後興奮地從電腦螢幕上看著轟炸結果,並無兩樣。」

西米區長大以後寫詩,認識了一個詩人朋友叫做雨果(Richard Hugo)。有一天兩人聊起來,雨果對貝爾格勒知之甚詳,當場在佈滿麵包屑與酒漬的餐紙上畫地圖給他看:一條主要街道,這裡是郵局,過去有一座橋……。「啊,你在貝爾格勒待了多久?」「我從來沒去過貝爾格勒。我是去轟炸的。」西米區忍不住大叫:「我在那裡,你炸的是我!」

雨果並沒有料到是這樣的。他不住地道歉,西米區不斷地表示諒解,因為他覺得問題出在決策者,而不在執行命令的年輕飛行員。當時盟軍獲得的指示是,從義大利起飛,去羅馬尼亞轟炸納粹的油田,然後回程經過貝爾格勒時,就順便把剩下的炸彈丟掉。「換做是我的話我也會這樣做的」,西米區一直說;「對不起,對不起」,雨果一直說。「我們兩人聯手想要在這個事情裡找出一點意義,但我們都有著沒說出口的懷疑:這事情怎樣也不可能有什麼意義」,西米區寫道。

西米區看戰爭的方式令我想到「美麗人生」,一個被關進集中營的父親想辦法哄騙小孩,這整件事情只不過是一場遊戲。「湯裡的蒼蠅」卻如實地呈現孩子對戰爭的觀點:這整件事情本來就是一場遊戲,完全沒有意義。西米區甚至不費筆墨去評斷戰爭的殘酷,只是實話實說一般,把遊戲的結果攤出來給大家看:你炸的是我,你感覺如何?

註:A Fly in the Soup,密西根大學出版社,二○○○年出版。

1 comment:

  1. Anonymous7:50 PM

    你真的以為只是一場遊戲嗎? 你要是知道遊戲傷害了或破壞了甚麼, 我相信你這輩子都會良心不安! 唉

    想不到你也在無恥之列!

    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