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/07/21

假鬍子彼得謝勒(四之三)


2004年BBC與HBO聯手拍了「彼得謝勒生與死」(The Life and Death of Peter Sellers),回顧他的生命故事。片子找來傑佛瑞‧瑞許演彼得謝勒。成名前頗受挫折,成名後縱情聲色,離婚結婚輕忽家人,脾氣暴躁內心脆弱,這不是所有大明星的基本配備嗎?「彼得謝勒生與死」在這部分了無新意。

但導演有不少巧思。傑佛瑞瑞許演彼得謝勒,也演其他跟彼得謝勒有來往的人;於是上一秒鐘彼得謝勒與庫伯力克發生爭執,下一秒鐘,「庫伯力克」轉過臉來,是傑佛瑞瑞許。彼得謝勒的母親臥病在床,彼得謝勒拒絕來探視,下一景,她從悲傷中抬起頭來,變成傑佛瑞瑞許。這些變化創造一種魔幻迷離的效果,彷彿彼得謝勒能夠洞悉所有人的心事。技法很炫,但我覺得形式與內容有衝突,因為依照劇情描述,彼得謝勒明明是個很不肯為人著想的自私鬼。

傑佛瑞瑞許是個好演員,我對他在「鵝毛筆」裡演薩德侯爵那股邪氣印象很深刻。但是在「彼得謝勒生與死」裡,很遺憾,他不管演誰,都還是像他自己傑佛瑞瑞許。更糟的是,他自然也演了彼得謝勒所演過的那些著名角色,笨探長、美國總統、奇愛博士、園丁先生,唉呀,還是通通都像他自己傑佛瑞瑞許呀。「彼得謝勒生與死」向彼得謝勒致敬最成功之處,是拿傑佛瑞瑞許來當犧牲品。由於有傑佛瑞瑞許的對照,我才悚然驚覺原來那些角色要演成那樣,是那麼的困難。傑佛瑞瑞許演奇愛博士時只有邪惡,但不好笑;演園丁先生時只是呆滯,不是空白。

只有看過了傑佛瑞瑞許的二流拷貝,才明白彼得謝勒的謎團比原先所想的更大更深,更離奇難解。他是怎麼演的呢?那些截然不同的角色,互相衝突的元素,彼得謝勒演得渾然天成,好像他天生就長這樣似的。真實的彼得謝勒是怎樣的呢?

這個問題顯然有人問過了。彼得謝勒說:「沒有我。我不存在。曾經有一個『我』,但我已經動手術把『我』切除了。」

「彼得謝勒生與死」對於這個問題,提供得也很有限。也許那是一個沒辦法回答的問題,也許彼得謝勒的俏皮話,其實是個誠實的回答:真的沒有「我」。他非常認同「無為而治」(Being There)裡的園丁角色,那正是一個空無的主體。傑佛瑞瑞許註定要失敗的。彼得謝勒自況,「我像隻鬼一樣的不真實,直到我又在銀幕上扮演一個別人。」好演員如傑佛瑞瑞許如何能演一個「鬼一般不真實」的存在?

「彼得謝勒生與死」結束得很漂亮。彼得謝勒在大雪中佇立不語,雪花沈落,字幕浮升,我們明白,他的陰沈失意,是因為「無為而治」沒有得獎。這樣寒涼的時刻,見證他的失意的人卻是布雷克愛德華,彼得謝勒向來瞧不起的、粉紅豹系列的媚俗導演。字幕交代了彼得謝勒的死。鏡頭拉遠,這影像變成攝影棚裡放的毛片,看的人轉過來,是傑佛瑞瑞許,彷彿年輕的彼得謝勒後設地看著自己的一生。他露出一個無奈的、看開了的笑,起身走上演員休息的拖車,再度轉過身來對鏡頭說:不行,你不能進來。關起的車門上寫著:彼得謝勒。

如果笑得出來的話,彼得謝勒死得很有喜感。那天他正要去找律師簽字跟第四任太太離婚,並且重簽遺囑,遺產不要分她。(彼得謝勒說:「一個人要到結了婚,才明白快樂是什麼。只是到那個時候已經太遲了。」)他還來不及去,就心臟病發作死掉了。葬禮上,依他生前要求,播放一首歌叫In the Mood。那是他最後的幽默,因為他討厭這首歌。另一項安排是財產:彼得謝勒有一兒兩女,他決定給每人八百英鎊。他的兒子大概不覺得這有什麼幽默:「連律師來告訴我這件事情的時候,都忍不住要臉紅。」剩下的巨額遺產,如彼得謝勒企圖避免的,依法全數歸他的第四任太太。

此後我再看彼得謝勒就毫不挑剔了。粉紅豹系列、007皇家夜總會,著名的大爛片也毫不介意的看,我想看這個人如何地被糟蹋與自我糟蹋。他曾經辯解,「我不是難搞,我只是受不了平庸。」這些電影不是別的,正是無可救藥的平庸。

在那一串片單裡,有一部片叫做I love you Alice B. Toklas。嘿!Alice B. Toklas不是葛楚史坦的女朋友嗎,著名的女同性戀。彼得謝勒演一個美國律師,穩定但是無聊。他弟弟是嬉皮,交了一個嬉皮女友。彼得謝勒受到嬉皮風潮的召喚,逃婚當了嬉皮,丟掉家當、開放自己家,讓大家隨便住。這個自我探索的起點,是嬉皮女友做的大麻布朗尼,再保守的人吃了都樂陶陶。原來Alice B. Toklas除了以身為葛楚史坦的女友著名以外,另一件功績就是出版了大麻布朗尼的食譜。片子的主題曲這樣唱:I love you Alice B. Toklas! So is Gertrude Stein…這部片是一個清新小品,挺有意思的呈現中產階級與嬉皮價值的正反合,尤其女同性戀的典故可以這樣自然的用,反映出很有趣的文化氛圍。

另一部叫做Murder by Death,我覺得片名很有意思,不過我的說英文的朋友覺得很爛。彼得謝勒演一個中國神探。故事是一個老頭廣發英雄帖邀請全世界的著名偵探一塊兒來晚餐,預告這裡會發生兇殺案,考驗這些偵探的推理能力。要說種族歧視,這部片才是真正的種族歧視。中國神探抵達這座豪宅以後稍做休息,跟大家共進晚餐;但房門一開,他穿大紅色的滿清官袍戴黑色官帽,在中文電影裡,只有殭屍才這樣穿!彼得謝勒把眼睛畫成上弔的鳳眼,戴了暴牙,說一口破碎的英文,好幾次被糾正:「名詞前面要加the!」

Murder by Death是個胡鬧的笑片,有David Niven,Alec Guinness,後來演神探可倫坡的那個糟老頭,以及後來演Babe的那個瘦老頭。這樣坦白的種族歧視已是歷史陳跡,既然如此,我也就也不怎麼介意。什麼事情可以開玩笑,什麼事情不行,實在是說不準。「奇愛博士」把德國人刻畫為無藥可救的納粹、變態、野心份子,大家照樣笑,德國人沒吭聲,這樣的角色也從未被判定為政治不正確。粉紅豹的笨探長是法國人,他們也取笑他的法國口音。這部笑片儘管平庸,彼得謝勒還是很盡責的學了中國口音,很稱職。又或者這些都不重要:我已經正式成為彼得謝勒的粉絲。

1 comment:

  1. This comment has been removed by a blog administrator.

    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