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/06/13
統獨練習題
歷史是政治的。
台灣自古屬於中國,是統派立場。
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,是獨派立場。
在「幹嘛搞台灣」裡面我覺得有意思的是,
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,
但是近代兩個關鍵時刻,
台灣人自認是中國人。
其一是二戰前日本佔領台灣,台灣人反抗並成立台灣民主國,國號永清。
其二是二戰後中國接收台灣,台灣人沒反抗。二二八反抗的是國民黨的腐敗,不是原則性地反對中國佔領台灣。一九四五年中國國民黨在台灣沒有被視為「外來政權」。
十六世紀以來這島嶼的統治者不斷地更迭,浪漫地看,彷彿這群島民在government shopping。
還拿不定主意。繼續漂。
2008/06/06
幹嘛搞台灣?(5) The Right Mistake的真正發刊詞
出國兩年,回看台灣,感覺到用英文寫台灣之必要。
有幾個機緣,推我走向這個結論。
之一:去Google上搜尋「中國 台灣」,排名第一的網頁叫做「中國台灣網」,號稱是一民間網站。點進「台島資訊」,出來「概況」、「政治」等等。這時候頁面最上端有個English的選項,點「About China」,然後點「About Taiwan」(哪,台灣包括在中國裡面),出來這個頁面。點左邊的「Political System & State Organs」,出來了,溫家寶、胡錦濤、中共的政治體制、國旗國歌。
這個網頁完全按照中國的想像版圖而製作,台灣的一切新聞都置於「中國之一省」的脈絡裡,讓中國領導人空降為台灣領導人。完全逾越分際。然而他在Google裡排名第一,表示這個網站的連結數很大。那當然,根據華盛頓郵報,中國網路人口已於2008年三月超越美國,成為世界第一。中國人連來連去,謊言就衝到排名第一。
之二:想找張周美青的照片用用,圖片搜尋裡幾乎全是新華網或其他中國新聞網站的天下。
之三:留德的台灣學生有個網站,談到簽證問題,許多人延簽時,在簽證上被註明為「中國人」。在討論區裡你可以看到,這些留學生費盡唇舌,每個人有自己不同的辦法,可是有的簽證官就是不鳥。留美學生可能沒有這個問題,因為台灣親美。
之四:VeryCD裡,不註冊也可以使用,但如果你要註冊的話,就要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,然後是一連串不能煽動這個與那個的鳥話,那些我們好不容易擺脫的鬼扯蛋。所以我沒註冊,但是顯然有台灣人註冊了,在他們的ID前面,有小小的奧運會旗一幅。不用說,所有別的國家的人都是用國旗。此外,也不用說,去VeryCD找「胡佳」,「天安門」,立刻被踢出來。
之五:歐盟從八九年天安門事件之後不再賣武器給中國,不過時隔多年,中國有錢,現在歐盟一直吵著要賣。
之六:布希政府跟中國借了很多錢。所以現在中國是美國的債主。
之七:馬英九當選,英文報紙的報導完全聚焦於「兩岸關係將獲改善」,對於陳水扁招惹的民怨與民進黨的敗選,也不成比例的歸因於其台獨路線。有些媒體,例如NPR,根本是由駐北京的記者順便報一下台灣新聞。
族繁不及備載。中文的世界完全在中國的優勢掌控中,中國的言論檢查,也廣泛影響著中文世界。這個言論控制不只是由中國政府進行,也由廣大的中國網民熱切地響應執行。留言謾罵者有之,公布身家資料者有之,攻擊主機者有之。這個近年急速成長的政治實體,其心理狀態還籠罩在八國聯軍與日本侵略的二十世紀初。這是一個小時候被虐待的孩子,現在長成一個大巨人,但是還帶著幼年的無力感與種種創傷。有力者的無力感可以是一場災難。
這個狀態值得同情的理解,因為中國至今沒有等到一個正義。相較於德國對於發動戰爭的(近乎神經質的、被虐狂似的)反省,日本始終假裝事情沒發生。亞洲各國的歷史仇恨都還是現在式。不幸的話,也可能是,未來式。中國近代開始倒楣以前,有漫長的帝國侵略史。在西方與日本帝國主義興起後,中國成為受害者,結果是,中國的帝國主義始終沒有被批判、反省。這個小孩在受虐待以前,已經欺負了不少鄰居小孩,可是你怎麼能跟一個受虐兒算舊帳呢?而長大成人的受虐兒,心裡卻似乎嚮往著從前可以任意欺負鄰居的日子。
不幸的話,中國的帝國主義也可能是,未來式。
由於人口與國力的懸殊,我對於中文世界的溝通環境有點兒悲觀。我注意到有的台灣網站開始用一些微妙的方式來凸顯台灣性,有的使用台灣國語,有的不准用「@126.com」的email註冊(那是中國很受歡迎的email),有的要求要用正體字。當然還有台文寫作。但是就算兩千三百萬台灣人全部團結在一起,唉,跟十億中國人比起來,仍然是一聲嘆息。
英文的世界裡,好歹值得一試。在英文世界對中國的了解裡,台灣可以使一點力。台灣比中國了解西方的論辯思維,台灣比西方了解中國的歷史文化。跟中文世界裡吃了秤鉈鐵了心的所謂「民族情感」論相較之下,「缺乏了解」是比較容易對付的事。這是我為什麼做「Why Taiwan」的書摘。或許也不容易對付吧,呵呵;但是卻是一隻隱士蟹可以做的事。
有人說網路興起後就是「我們可以叫比較大聲,但是不知道人家聽不聽。」這種事,誰知道。但還是不由分說,叫了再說。
我不是國族主義者。但是台灣的狀態是我的一部份,我不喜歡我的存在被扭曲,被擠壓,被塗上謊言。我有權利使用我的國旗,要懸掛它或者燒掉它,是我的自由。
所以我寫英文部落格。不是從「正港的台灣人」的立場,不是血統論,不相信國族主義,不愛國,不忠黨,不擁護政府。還是性異議份子,政治異議份子,性政治異議份子;並且好好過日子。如果你有說英文的朋友,或者台灣留學生朋友,寄給他,讓我叫大聲一點。最好你也叫一叫。
幹嘛搞台灣?(4) 結論與書評
這不是全書的結論,但可以用來總結我所引用的片段。
「如同Tu Wei-ming所說,『受過教育的中國人都知道中原何所指』,『中國的疆域以中原為核心漸漸地演進至今』,是一個根深蒂固的看法。但台灣從來不曾踏進那個核心。台灣被掃進中國疆域裡,是因為荷蘭與西班牙侵略者,覺得台灣有作為貿易基地的潛力,讓他們據以對中國施壓、要它開放國際貿易,如此荷西兩國方能與佔據了澳門的葡萄牙人分庭抗禮,獲取利益(頁四二)。」
「北京在主張台灣主權一事上所投資的政治資本,遠遠超過其他有領土爭議的區域,這是一個公認的事實……我們卻很少聽到說中國未來的『興盛』與發展,端賴重新取得釣魚台(南中國海上的一個小島)或者Arunachal Pradesh(一個現在由印度統治的區域)的主權而定(頁二九)。」
「如果台灣受重視的部分原因是其戰略位置,那麼美國與日本的一舉一動,若是被北京詮釋為『鼓勵或利用台灣的自主性』,就等於是在中共的安全感上猛烈一擊(頁一二六)。」
「台灣人追求主權尊嚴,也希望只要台灣無害於中共,北京能夠把台灣當作鄰居稍事禮讓。但區位戰略思考令北京及其追隨者——就像遵守奧德賽的吩咐用蠟把耳朵封住的水手一樣——無法或不願意聽見台灣的訴求。他們怎麼聽,這都是對中國未來的一個包藏禍心的挑戰,必須不計代價加以消除(頁一六四)。」
2007年Why Taiwan出版以後有兩個書評,一個是J. Bruce Jacobs寫在China Journal,另一個是Robert Green寫在Taipei Times。兩個書評都認為Wachman利用史料成功地說明了台灣自古不屬於中國。Robert Green有很有趣的一段評語:
「這本書的主旨是,權力的大小,決定了國防計畫如何想像國土疆域,也決定了擴大影響力範圍的慾望。從歷史上來看,這本來就是擴張主義者的正字標記。當一個國家的軍力增強,他的胃口也隨之變大。然後一夜之間,遙遠的區域變成安全所需的『緩衝區』,變成國防上迫切且重要的地點。英國在帝國主義擴張時期的高峰,首相是Lord Salisbury,他有一次挖苦地說他的軍事參謀,假如有本事的話大概會『在月亮上駐防,以保衛地球免於火星的攻擊。』」
2008/06/05
幹嘛搞台灣?(3) 19、20世紀
中國政治菁英對台灣的冷淡:國民黨與共產黨。
一八九五年六月二日,清朝將台灣讓渡給日本。
「看起來,(anicca註:指清朝)統治菁英不只是『失去』台灣,而是根本把台灣從中國的心理地圖上抹去(頁六九)。」
「雖然台灣在被日本佔領後有長達五個月的強烈反抗,清朝卻對這個島嶼的命運沒有興趣,對於台灣當地的反抗毫不理會,並且於六月二十二日立刻與日本恢復邦交。我們不得而知,清朝的外交部門究竟是認為自己毫無責任,還是懾於日本強大的軍力(頁六九)。」
「Harry Lamley認為,只要確保遼東半島,清朝就願意讓出台灣。傳聞是(也許是想詆毀李鴻章的人捏造出來的),李鴻章老早就想擺脫台灣,因為治理困難。當時的日本外交部副部長是Hayashi Tadasu,他的回憶與這個傳聞一致。Hayashi寫道,李鴻章老奸巨滑,『他讓渡的東西全是他想擺脫的,除了賠款以外。他始終認為台灣對中國來說是個禍害(頁一八八)。』」
「梁啟超在日本時,一個台灣抗日領導者找到他,請他對於台灣抵抗日本殖民主義給點意見。梁啟超沒有鼓勵台灣人說中國政府會支持他們的抗日行為,反而要台灣人適可而止,且明白地說台灣不要期待中國的支持(頁一八八)。」
「然而,『沒有任何中國政府——清朝,國民黨或共產黨——有機會恢復其對台主權,也沒有任何領導人認為台灣議題在內政或對日外交上有何重要。簡單說……幾乎沒有政治人物花過心思在這個小島上,更沒有人花力氣要收復它(頁七十,引文出自Steven Phillips)。』」
直到二次大戰結束在望,中國才開始要求收復台灣。
「收復台灣的主張是一九四二年左右提出來的,那時日本已攻擊珍珠港,美國也已宣布參戰。美國的參戰與亞洲勢力重整出現契機,可能令中國首次開始思考日本戰敗的可能性(頁七十)。」
「但在那之前,中國國民黨領導人對台灣的態度只能說是漠不關心(頁七十)。」」
「漠不關心」的史料如下。
「1900年九月孫逸仙訪台灣,當地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力量還在浴血苦戰,但孫逸仙顯然對這些奮力擺脫日本殖民的運動人士興趣缺缺,一點也沒想跟他們見面(頁七一)。」
「孫逸仙顯然對於這些讓渡的土地感到遺憾,但卻未爭取歸還。台灣與緬甸、越南並列,這些地方都不是要被收復的失土,而只不過是國界曾有爭議之處(頁七二)。」
1923年孫逸仙接受紐約時報專訪,視台灣與中國為兩個不同實體。
「如果那時孫逸仙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份的話,他應該不會說台灣的主子跟中國的主子不同。他應該會指明:在台灣,中國只有一個主子,而在大陸,中國有好多個主子。但他沒這樣說,因為他似乎不認為台灣是中國的領土(頁七二)。」
「戴季陶,孫逸仙的密友,在1925年三月寫道,孫逸仙去世之前的二十天,曾提及日本有三個方法可以重建中國與東亞對日本的信心。據戴季陶說,孫逸仙建議日本讓台灣與韓國人民徹底自主。如果他認為台灣是中國領土的話,他應該會期待日本歸還台灣(頁七三)。」
蔣介石也未主張對台主權,直到1938。
「值得注意的是他說,『我們必須讓韓國與台灣重建其獨立與自由,讓他們鞏固中華民國的國防(斜體字為Wachman所加)。」』也就是說,在此描述裡,從日本佔領下解放出來的台灣與韓國可以強化中國的國防(頁七五)。」
到了1942年,開始有人說台灣應回歸「母國」。
1943年的開羅會議,羅斯福提議台灣回歸中國,不過Robert Dallek認為這是「羅斯福操縱蔣介石之餘的副產品(頁七七)。」
「對台灣的新態度有幾個來源。Owen Lattimore,羅斯福的蔣介石顧問,1942年時指出,『如果西方國家想要福爾摩沙,中國人就會主張對台主權,如果沒人要,則中國亦未必會堅持要台灣,因為中國缺乏海權來控制台灣(頁七九)。」
1943年蔣介石出版中國之命運。
「台灣是蔣介石心目中的緩衝區之一,『為國家之存在提供安全防護』(頁八十)。」
中國共產黨的統治菁英,對台看法也差不多。
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創立,隔年發表一份文件列舉主要目標:「第五,用自由聯邦體制來統一中原、蒙古、西藏、回族新疆,以便建立中國聯邦共和國(頁八三)。」
「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不在其列。也許共產黨菁英也認為馬關條約有效,台灣的讓渡已是定局(頁八三)。」
1928年,台灣與蒙古、回族、韓國、苗、黎、新疆、西藏同列為「少數民族」。
「雖然中國共產黨後來強調台灣不是他族而是中國人,但是在中共的早年記錄裡,『中共從未稱台灣為〔弟兄〕,〔黃帝子孫〕或〔同胞〕。』台灣如果不是被列為少數族群的話,就是被分到韓國與越南的那一類:所有被壓迫的人民(頁八三,引文來自Hsiao and Sullivan,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Status of Taiwan, p.448)。」
「中共中央委員會當時聲明強調中國對山東與滿州的主權,此兩地都被日本佔領。但是台灣當時也是日本殖民地,卻未被提及(頁一九二)。」
「但中共並未把台灣包括在『國』內,而呼籲支持者『與被日本帝國主義壓迫的人民(日本的勞動大眾,韓國人,台灣人等等)結為同盟,與所有同情中國解放運動的民族與國家團結起來,對於那些選擇在對日抗戰中保持中立的人,則建立友好的關係(頁八四,原件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,1935年。)
「毛澤東早年將台灣跟韓國、越南連在一起(頁八四)。」
毛澤東在1936年Edgar Snow的專訪中這樣說:
「中國的當務之急是收復全部失土,不僅止於守住長城以南。也就是說中國要收復滿州。但我們並不要收復中國以前的殖民地韓國。當我們收復失地重建獨立以後,如果韓國想要脫離日本帝國主義,我們會竭誠協助他們的獨立抗爭。同樣原則也適用於台灣(頁八五)。」
張國燾,劉少奇,鄧小平與周恩來都曾有類似表示(頁八七至八九)。
在1941年的文件裡,中共明確表示中國要「收復全部失土,一路打到鴨綠江岸,將日帝趕出中國」,但對於1858和1860年讓渡給俄羅斯的大片土地則一聲不吭(頁八九)。
「將台灣人跟韓國人、越南人分在同一類,而不是中國人,是中共正式文告中一貫的特徵(頁九十)。」
「無可迴避的結論是,中共領導人既不認為台灣是中國的領土,也不覺得日本戰敗後有必要把台灣納進中國(頁九十至九一)。」
到了1942年中共的態度有所轉變,可能原因是:
一,共產國際將台灣視為日本殖民地,並且認為台灣應像所有殖民地一樣,「完全獨立」。所以台灣共產黨是日本共產黨的分支機構,而不是中國共產黨的分支機構。這個立場可能影響了中共對台灣的看法。二○年代末、三○年代初,中共幾次與共產國際意見不同,但中共並未與共產國際爭執台灣問題。1943年,共產國際宣告解散,此因素不復存在(頁九四)。
二,「台灣共產黨努力的是打敗日本以後台灣要獨立,但同時,有些不是共產黨的台灣人,強烈主張打敗日本後台灣應恢復為中華民國的一省(頁九六)。」這些親中的台灣人對於國民黨政府的冷淡感到非常失望。中共可能基於與國民黨的競爭關係,所以與這些組織友好,並且接納他們的主張(頁九七)。
「Michael Hunt認為,中共改變他對台灣獨立的態度,說明了他是一個只重權謀不重誠信的政黨。他寫道,中共早年對於弱小與受壓迫民族始終有同情,但一旦政黨利益與之相左就棄守此路線。這個政黨對此毫無歉意,一言以蔽之,政治機會主義是也(頁九八)。」
2008/06/04
幹嘛搞台灣?(2) 16到19世紀
台灣如何進入中國的想像版圖,或者,如何地被發配邊疆。
「但到了十六世紀中葉,賺錢的機會與中國東南沿海的『推進因素』,驅使想賺錢的人突破明朝對航海的禁令,進入蓬勃的海洋貿易市場,日本人、東南亞人、歐洲人以及愈來愈多的中國人,形成了複雜的貿易關係(頁五一)。」
「Davidson寫道,『如今這個島嶼正式讓渡了,不過,中國對此島嶼並無權力也未行使,這讓渡說起來也沒怎麼令他們心痛(頁五三)。」「如今」指的是1624,「讓渡」指的是清朝讓給荷蘭。
「Emma Teng認為明朝對台灣的主流看法是『海外』,『荒地』(頁五七)。」Emma Teng,中文名字是鄧津華。
「Teng指出,(anicca註:明朝)與台灣的接觸少到可以忽略不計,對台灣的知識也甚為貧乏,足證台灣是一個野性未馴的邊疆(頁五七)。」
「她引用福建海防志為例,說台灣『從東北向東南伸展如固定屏障;它是中國[沿海]四省的外圍(頁五九)。」
「在這個思維裡,台灣並不是中國意識裡深刻認定的中國領土。台灣變成中國的領土是基於工具與區位策略的考量,中國菁英老早已有了他們所認定的心臟地區(頁五九)。」
「通常講到海峽兩岸的爭端,大部分人都從四○年代國共內戰開始講,偶爾有人會回顧一八九五年台灣讓渡給日本,只有很少的人會回顧到十七世紀早期清朝與台灣的互動。絕大多數談當代台海爭議的人,都未提及中國從早期到五○年代的領土競賽;好像台海爭議的原因與歷史,與中國的領土競賽毫無關連似的。當然不是毫無關連(頁六七)。」
「台灣不只是國共內戰後遺症裡,北京與台北相持不下的標的物。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許多分析家認為,中國與美國為了取得太平洋霸權長期競逐,在這個競賽裡,台灣代表著安全與權力(頁六七)。」
2008/06/01
幹嘛搞台灣?Why Taiwan? (1) 導言
為什麼中國對台灣有興趣?Alan Wachman有此一問。有人會說,是因為中國的領土完整性不容侵犯,但是中國對於其他有爭議的領土,卻並沒有那麼在乎,例如中印交界的Arunachal Pradesh,中國與印度爭執一陣以後就算了,或者外蒙古在蘇俄的支持下順利獨立。Wachman認為台灣的戰略位置才是中國想要拿下台灣的主因,"Taiwan matters not only because of what it is, but because of where it is (p.32)" 以下摘錄Why Taiwan? Geostrategic rationales for China's territorial integrity書中的部分。
「台灣是一個『歷史混淆』的地方。他易手多次,一直在各種認同、強權與控制的夾縫中掙扎。自十七世紀以來,台灣大部分時候被視為『化外之地』。如同Steven Phillips說的,台灣曾是歐洲強權的海外之財(1624-1661),曾經是獨立的王國(1661-1683),曾是一個府(1684-1885),曾經是一個帝國的一省(1885-1895),曾經是另一個帝國的殖民地(1895-1945),然後是一個共和國的一省(1945-1949)(頁四五)。」
「在絕大多數的中國歷史記載裡,中國菁英根本不知道這個島的存在(頁四六)。」
「清朝的領土在十七與十八世紀逐漸增加,但在十九世紀與二十世紀初又漸漸減少,直到清朝滅亡。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承接了清朝的領土,是誤導性的說法(頁四九)。」
「在台灣的例子裡,(anicca註:這裡的主詞是清朝)擴張的主要理由並不是所謂國家安全,而是『吞掉他,不然他會被別人吞掉』。清朝決定拿下台灣,是一種策略性的否定,主要目的是防止台灣落入敵意的外國政權之手,造成安全威脅(頁四九)。」
只念到這裡。容後再補。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