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/06/05

幹嘛搞台灣?(3) 19、20世紀


中國政治菁英對台灣的冷淡:國民黨與共產黨。

一八九五年六月二日,清朝將台灣讓渡給日本。

「看起來,(anicca註:指清朝)統治菁英不只是『失去』台灣,而是根本把台灣從中國的心理地圖上抹去(頁六九)。」

「雖然台灣在被日本佔領後有長達五個月的強烈反抗,清朝卻對這個島嶼的命運沒有興趣,對於台灣當地的反抗毫不理會,並且於六月二十二日立刻與日本恢復邦交。我們不得而知,清朝的外交部門究竟是認為自己毫無責任,還是懾於日本強大的軍力(頁六九)。」

「Harry Lamley認為,只要確保遼東半島,清朝就願意讓出台灣。傳聞是(也許是想詆毀李鴻章的人捏造出來的),李鴻章老早就想擺脫台灣,因為治理困難。當時的日本外交部副部長是Hayashi Tadasu,他的回憶與這個傳聞一致。Hayashi寫道,李鴻章老奸巨滑,『他讓渡的東西全是他想擺脫的,除了賠款以外。他始終認為台灣對中國來說是個禍害(頁一八八)。』」

「梁啟超在日本時,一個台灣抗日領導者找到他,請他對於台灣抵抗日本殖民主義給點意見。梁啟超沒有鼓勵台灣人說中國政府會支持他們的抗日行為,反而要台灣人適可而止,且明白地說台灣不要期待中國的支持(頁一八八)。」

「然而,『沒有任何中國政府——清朝,國民黨或共產黨——有機會恢復其對台主權,也沒有任何領導人認為台灣議題在內政或對日外交上有何重要。簡單說……幾乎沒有政治人物花過心思在這個小島上,更沒有人花力氣要收復它(頁七十,引文出自Steven Phillips)。』」

直到二次大戰結束在望,中國才開始要求收復台灣。

「收復台灣的主張是一九四二年左右提出來的,那時日本已攻擊珍珠港,美國也已宣布參戰。美國的參戰與亞洲勢力重整出現契機,可能令中國首次開始思考日本戰敗的可能性(頁七十)。」

「但在那之前,中國國民黨領導人對台灣的態度只能說是漠不關心(頁七十)。」」

「漠不關心」的史料如下。

「1900年九月孫逸仙訪台灣,當地反抗日本殖民統治的力量還在浴血苦戰,但孫逸仙顯然對這些奮力擺脫日本殖民的運動人士興趣缺缺,一點也沒想跟他們見面(頁七一)。」

「孫逸仙顯然對於這些讓渡的土地感到遺憾,但卻未爭取歸還。台灣與緬甸、越南並列,這些地方都不是要被收復的失土,而只不過是國界曾有爭議之處(頁七二)。」

1923年孫逸仙接受紐約時報專訪,視台灣與中國為兩個不同實體。

「如果那時孫逸仙將台灣視為中國的一部份的話,他應該不會說台灣的主子跟中國的主子不同。他應該會指明:在台灣,中國只有一個主子,而在大陸,中國有好多個主子。但他沒這樣說,因為他似乎不認為台灣是中國的領土(頁七二)。」

「戴季陶,孫逸仙的密友,在1925年三月寫道,孫逸仙去世之前的二十天,曾提及日本有三個方法可以重建中國與東亞對日本的信心。據戴季陶說,孫逸仙建議日本讓台灣與韓國人民徹底自主。如果他認為台灣是中國領土的話,他應該會期待日本歸還台灣(頁七三)。」

蔣介石也未主張對台主權,直到1938。

「值得注意的是他說,『我們必須讓韓國與台灣重建其獨立與自由,讓他們鞏固中華民國的國防(斜體字為Wachman所加)。」』也就是說,在此描述裡,從日本佔領下解放出來的台灣與韓國可以強化中國的國防(頁七五)。」

到了1942年,開始有人說台灣應回歸「母國」。

1943年的開羅會議,羅斯福提議台灣回歸中國,不過Robert Dallek認為這是「羅斯福操縱蔣介石之餘的副產品(頁七七)。」

「對台灣的新態度有幾個來源。Owen Lattimore,羅斯福的蔣介石顧問,1942年時指出,『如果西方國家想要福爾摩沙,中國人就會主張對台主權,如果沒人要,則中國亦未必會堅持要台灣,因為中國缺乏海權來控制台灣(頁七九)。」

1943年蔣介石出版中國之命運。

「台灣是蔣介石心目中的緩衝區之一,『為國家之存在提供安全防護』(頁八十)。」

中國共產黨的統治菁英,對台看法也差不多。

中國共產黨於1921年創立,隔年發表一份文件列舉主要目標:「第五,用自由聯邦體制來統一中原、蒙古、西藏、回族新疆,以便建立中國聯邦共和國(頁八三)。」

「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不在其列。也許共產黨菁英也認為馬關條約有效,台灣的讓渡已是定局(頁八三)。」

1928年,台灣與蒙古、回族、韓國、苗、黎、新疆、西藏同列為「少數民族」。

「雖然中國共產黨後來強調台灣不是他族而是中國人,但是在中共的早年記錄裡,『中共從未稱台灣為〔弟兄〕,〔黃帝子孫〕或〔同胞〕。』台灣如果不是被列為少數族群的話,就是被分到韓國與越南的那一類:所有被壓迫的人民(頁八三,引文來自Hsiao and Sullivan,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the Status of Taiwan, p.448)。」

「中共中央委員會當時聲明強調中國對山東與滿州的主權,此兩地都被日本佔領。但是台灣當時也是日本殖民地,卻未被提及(頁一九二)。」

「但中共並未把台灣包括在『國』內,而呼籲支持者『與被日本帝國主義壓迫的人民(日本的勞動大眾,韓國人,台灣人等等)結為同盟,與所有同情中國解放運動的民族與國家團結起來,對於那些選擇在對日抗戰中保持中立的人,則建立友好的關係(頁八四,原件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,1935年。)

「毛澤東早年將台灣跟韓國、越南連在一起(頁八四)。」

毛澤東在1936年Edgar Snow的專訪中這樣說:

「中國的當務之急是收復全部失土,不僅止於守住長城以南。也就是說中國要收復滿州。但我們並不要收復中國以前的殖民地韓國。當我們收復失地重建獨立以後,如果韓國想要脫離日本帝國主義,我們會竭誠協助他們的獨立抗爭。同樣原則也適用於台灣(頁八五)。」

張國燾,劉少奇,鄧小平與周恩來都曾有類似表示(頁八七至八九)。

在1941年的文件裡,中共明確表示中國要「收復全部失土,一路打到鴨綠江岸,將日帝趕出中國」,但對於1858和1860年讓渡給俄羅斯的大片土地則一聲不吭(頁八九)。

「將台灣人跟韓國人、越南人分在同一類,而不是中國人,是中共正式文告中一貫的特徵(頁九十)。」

「無可迴避的結論是,中共領導人既不認為台灣是中國的領土,也不覺得日本戰敗後有必要把台灣納進中國(頁九十至九一)。」

到了1942年中共的態度有所轉變,可能原因是:

一,共產國際將台灣視為日本殖民地,並且認為台灣應像所有殖民地一樣,「完全獨立」。所以台灣共產黨是日本共產黨的分支機構,而不是中國共產黨的分支機構。這個立場可能影響了中共對台灣的看法。二○年代末、三○年代初,中共幾次與共產國際意見不同,但中共並未與共產國際爭執台灣問題。1943年,共產國際宣告解散,此因素不復存在(頁九四)。

二,「台灣共產黨努力的是打敗日本以後台灣要獨立,但同時,有些不是共產黨的台灣人,強烈主張打敗日本後台灣應恢復為中華民國的一省(頁九六)。」這些親中的台灣人對於國民黨政府的冷淡感到非常失望。中共可能基於與國民黨的競爭關係,所以與這些組織友好,並且接納他們的主張(頁九七)。

「Michael Hunt認為,中共改變他對台灣獨立的態度,說明了他是一個只重權謀不重誠信的政黨。他寫道,中共早年對於弱小與受壓迫民族始終有同情,但一旦政黨利益與之相左就棄守此路線。這個政黨對此毫無歉意,一言以蔽之,政治機會主義是也(頁九八)。」

1 comment:

  1. Anonymous4:02 PM

    老人家在英文版部落格說台灣人應該都認識梁啟超,所以就在中文版省略介紹,可是我明明認識很多個梁啟超啊!有辦報紙搞小說的梁啟超、有愛寫書法的梁公、有生兒子娶林徽音的梁思成他阿爸,(他是不是還有開北大?),最後最後,還有賣飲冰室茶集的那一個,呵呵。

    ReplyDelete